中国科普研究

中文
English

中国科普研究 » 科研进展 » 研究动态

智慧社区数据的科普应用前景分析

文章来源:科普所 作者: 胡俊平 钟琦 发布时间:2020-05-18 09:11

        社区通过智慧化管理平台系统加强社区治理、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居民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反馈意见和办理业务,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外界的交流互动变得频繁,随之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但是,数据应用价值认识不深、数据挖掘乏力等问题也日渐凸显。深度挖掘智慧社区数据用于洞察居民科普需求、开展精准科学传播,成为当前及今后科普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当前社区居民科普需求特点
        (一)社区居民科普内容需求呈现多元交叉趋势
        当前社区居民的科普内容需求表现出多元化趋势,形成了生存、生活和发展三个层面的具体需求。作为科普需求的高级阶段,居民在发展层面的需求相对较弱。但这三类科普需求同时存在,处于需求多元交叉的状态。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综合来看,社区推送的科普信息与居民科普需求有差异,亟需解决“你推送的不是我想要的”现实尴尬。
        (二)社区居民科普信源呈现多样化和网络化趋势
        随着科技发展,居民在获取科普内容的渠道方面对社区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社区变成居民获取科普内容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从传统的纵向等级方式转变为网络化的平等结构。调查发现,社区居民高度认可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应用程序,相比传统的科普宣传栏、社区网站等,传播优势更为明显。居民对智慧社区的设想和期待是希望社区变得更加智能、便捷,对信息的科学权威性有很高的期待。
        (三)社区居民呈现对互动交流型科普的高需求
        当前居民对社区科普的满意度不高,需要提升和改善的方面集中表现在:社区科普设施更新缓慢,互动交流形式少等。如,社区科普e站配置的科普大屏等设备,无法实现语音提问、反馈、互动交流等智能化功能。传统社区科普受益人群分布比较窄,以老年人或青少年为主,中青年群体参与率较低;随着智慧社区管理体系的运用,社区科普公共服务将触达更广泛的社区人群,助力构建共同价值理念、人人充分参与的美好和谐社区。
二、智慧社区数据的科普应用可行性分析
        (一)科普需求“缺口”成为智慧社区数据科普应用的契机
        调研结果显示,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并未获得满足,如食品安全、科学育儿、前沿技术、信息科技等内容均不同程度未满足居民的科普需求。此现状为智慧社区数据的科学传播应用创造新的需求增长点。通过挖掘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数据,灵敏感知社区居民未满足需求的科普“蓝海”,分析需要加强的主题领域及其层次,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和系统,提供多样精准的科普内容。
        (二)居民对网络化的高度认可为智慧社区数据科普应用奠定基础
        社区科普内容需要根据居民需求“量身定做”,并选择合适的科普渠道。结合智慧社区建设,社区将居民所需的业务办理、生活服务、科普知识等有机融合到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中,利用平台的移动互联、广覆盖和高时效优势,以科普知识贴、科普小程序、科普视频以及科普直播来开展社区科普。居民高度认可并使用微信订阅号、社区管理APP等,为智慧社区数据的科学传播应用奠定基础,形成线上线下、社区内外、不受时空限制的社区科普新格局。
        (三)数据共享政策和联动治理成为智慧社区数据科普应用的保障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实现民生保障服务等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便于社会机构和公众利用数据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居民的参与性和生活品质。而“三社联动”是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协同开展社区创新治理的有益尝试,有利于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路径优化。利用灵活、多元和资源链接的作用,弥补社区科普短板,形成联动治理格局,促进社区科普持续发展。
三、加强智慧社区科普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智慧社区数据管理的政策制度,加强科普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
        建议从战略角度出发,在智慧社区建设规划中融入科普功能,推动智慧社区数据管理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增加政策制度的韧性和弹性,将科普深度融入社区治理中。根据智慧社区数据管理阶段和社区科普实际,分析智慧社区数据的特点,在数据采集与应用中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合理规范使用范围。通过举办智慧社区数据培训,不断强化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数据意识和素养;更新社区科普理念,组建数据分析应用队伍,实施柔性人才引进政策,为智慧社区数据的科普运用厚植人才沃土。
        (二)充分运用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优势,以科普创新触及更广社区人群
        充分发挥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优势,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智慧社区科普建设,洞悉公众科普需求,不断创新科普内容和形式,譬如将科普与文艺、体育等形式相结合,组建社区直播队伍,不定期开展社区科普直播活动;充分利用短视频模式在智慧社区手机平台中推进精准传播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创新,融合智慧社区管理体系的运用,让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触及更广泛社区人群,尤其是增加在中青年群体中的渗透率,让社区成为拥有共同价值理念的家园。
        (三)搭建社区科普联盟机制,以智慧社区数据为依据协同工作
        建立社区科普联盟,将社区居委会、科协组织、社会组织、驻区企业、科技馆(科普基地)等科普相关主体纳入联盟;切实打破智慧社区数据开放共享壁垒,建立网络化协同机制,以数据为决策依据分类指导开展社区科普工作;通过智慧化配置盘活资源,形成社区科普智慧化调控机制,持续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供稿:中国科普研究所 胡俊平  钟琦
重庆大学 张礼建  向礼晖 李文靖)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