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人才建设与发展——“科普理论与实践双升级”第18期学术论坛召开
文章来源:科普所 作者: 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24 16:14

12月15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承办的第18期科普理念与实践双升级系列学术论坛在中国科普研究所召开,论坛以“科普人才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特邀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原人社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作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原人事局局长张志林,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郑念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小平,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论研究室主任高宏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新闻传播系副主任王聪应邀在论坛作报告。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领导班子出席会议,科普所中层以上干部及部分科研人员参会。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主持主旨报告。杨志明作题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中高技能人才支点》的主旨报告,从劳动领域三大趋势性变化、创新高技能人才发展理念、加快高技能人才开发的举措三个维度来介绍了我国目前高技能人才现状和特点、并就如何加快高技能人才开发提出了举措和思路。他指出,面向后疫情时代,结合着新市场、新产业和新业态,尤其是新生代劳动者的成长,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创新人才发展理念,加快高技能人才开发。

国务院参事室的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的会长,原人社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玉平主持第二阶段的论坛报告。五位专家分别从科普报告专家队伍建设、科普人才培养、科普人才体制、科普人才规划和场馆专业人才建设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分享了对科普人才建设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思考。
张志林以《奋力建设高质量人才投入的科普报告专家队伍》为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普论坛”17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并特别指出发挥科普论坛社会影响力的根基在于有持续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投入的报告专家队伍。 郑念以《提高科普技术 增强科普能力》为题,分析了中国科普人才发展形势,对未来科普人才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并就如何促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扩大人才总量、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和大力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三点建议。陈小平从科普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展开探讨,分析了科普人才发展现状,思考了科普人才职称评价机制突破方向,提出函待通过创新创业、市场化、区域一体化、国际化开发、财税金融保障等方面的机制建设来激发科普人才队伍的活力,提高科普人才绩效。高宏斌以面向2035年科学素质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切入,从认识、目标和部署三个方面探讨服务未来的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支撑人才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王聪从北京地区科学教育馆专业人才队伍的现状出发,对科学教育馆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一些调研展开分析,提出面向2035年的科学教育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可能路径。


会议最后,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分享自己对科普人才建设的思考和体会,指出科普要实现需求的精准送达、要做到“因人而异”的普科。他强调,科普与教育应深度有机结合,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要聚焦专业人才培养。同时要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上来统筹国家整体科普人才的结构,支撑科技创新,立足公众需求,推进科普人才工作建设。

第18期“科普理念与实践双升级”论坛自此落下帷幕。该系列论坛自2016年举办以来,围绕科学传播领域热点重点问题,搭建科普理论与实践的区域性互动交流平台,着力促进科普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转型升级,为服务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汇聚资源、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