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社会化协同机制及政策专题论坛线上举办
文章来源:科普所 作者: 科普所 发布时间:2021-12-02 16:29

11月27日上午,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二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科普社会化协同机制及政策专题论坛(以下称专题论坛)线上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联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张增一,中国政法大学过程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秀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汤书昆,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主任、研究员方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宏伟,人民论坛杂志社主任编辑、人民智库高级研究员石晶在专题论坛上作主题报告。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念,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联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张增一对报告进行点评。专题论坛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王丽慧和副研究员齐培潇共同主持。
张增一在题为《新时期国家科普能力评估对完善科普社会化协同机制的促进作用》的报告中指出,新时期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应落实“协同推进”,把完善科普社会化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科普社会化协调组织体系作为国家科普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
张秀华在题为《<科普法>对完善科普社会化协同机制的促进作用》的报告中指出,《科普法》贯彻实施近二十年,有效促进了科普事业的社会化发展,激发了全社会的积极因素。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深刻把握科学普及面临的新形势,在“大科学观”下实施“大科普战略”。
汤书昆在题为《科技成果和人才实现科普转化的潜力和趋势》的报告中指出,将科技创新主体科普社会责任的履行纳入绩效考评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不如此,难以释放中国社会蕴藏的公民科普巨大能量,难以高效支撑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公民科学素养和优质创新文化。
方炎在题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科技志愿服务在科普社会化协同发展中的作用》的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搭建了平台,为科技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与投入保障、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等方面促进了科普社会化协同发展。
王宏伟在题为《科普社会化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的报告中指出,科普通过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传承科学技术知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维系人与自然和谐、营造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创新生态。
石晶在题为《科普信息在大众传播中的需求、堵点与应对》的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科普市场需求量是巨大的,也是非常可观的,亟需加强科普供给侧改革,发动好社会力量,群策群力,百花齐放,共同开发好这块市场,共同服务于民。
各位专家学者以科普社会化为总体视角,以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社会化机制及政策为核心命题,开展了基于不同主题、不同层次、不同方法的分析与研究。专题论坛围绕科普能力评估促进科普社会化发展、新时期推动《科普法》修订、科技成果和人才科普转化的趋势、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科技志愿服务、科普社会化协同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普信息的大众传播等主题展开研讨,各抒己见,汇报在科普领域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达到了汇智聚力、思想碰撞的良好效果。
本次专题论坛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政策研究室和新华网共同承办。